原来真正的荣格派治疗师都在使用《易经》!
作者:CIIS教授吴怡 采访者:月亮  (2018-03-30 11:08:52) 标签: 吴怡 易经 采访 译者:整理:Matty 编辑:蒋颖 Tang

  《易经》为中国古典智慧瑰宝,闻名遐迩,研习者众多,然误解者也众多。若道与CIIS(加州整合学院)合作,邀请精通易经、老庄、禅宗的CIIS教授吴怡老师4月21日为中国同学开讲易经,溯本清源,以用治学。我们特邀请CIIS中国区负责人月亮对吴怡教授进行采访,带你领略易经的奥妙。

  版权声明:原创文章均由作者授权首发于若道平台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  第一部分:原来,易经中的“命”不是命运!那是什么?

 

  《易经》彻底主张自知,而达到此自知的方法却可能百般受到误用,所以个性浮躁、不够成熟的人士,并不适合使用它,知识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也不适宜。只有深思熟虑的人士才恰当,他们喜欢沉思他们所做的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。

  ——荣格

 

易经与荣格

  现代心理学大师荣格非常推崇易经,并把易经大量用于心理治疗之中,几乎用易经作为他心理治疗的主轴。因此荣格心理学派拿易经当作《圣经》一样,80年前就是如此(真正的荣格治疗师没有不研究易经的,荣格治疗师在咨询前和咨询中经常会卜卦)。

  荣格用的是卫礼贤的英文翻译版本,这是易经最好的翻译版本。不过因为卫礼贤是天主教徒,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上帝,上帝和中国的天道不相应。他还把中国的命字翻译成命运——fate(注:中国哲学的“”讲的是天命而不是讲命运),这也是不对的。他的翻译中有一些局限。

  自甲午战争以后,中国一百年来我们的文化动摇了,大家没有信心了,崇洋媚外了,把中国哲学投向西洋哲学,拿康德和黑格尔做模范,我认为这条路是错误的。因为西洋哲学和中国哲学完全不搭调,近百年来很多人把西洋哲学放在中国哲学来用,比如形而上、宇宙论、唯心论,这些都与中国哲学没有关系。

  80年前荣格那么喜欢易经,但是可惜当年荣格向中国人请教易经时,碰到的是胡适。荣格向胡适问易经,胡适说易经没有价值只是巫术,这使得荣格没有机会更深入了解易经原著和背后根源,荣格也没有被请到中国来演讲。如果当年胡适尊重荣格,请荣格到中国北京大学演讲、讲学两年的话,体系就变了,中国哲学和心理学的交流错过了80年。

  中国哲学今天应该和心理学结合,透过西方心理学来运用。从我说这一句话到现在,大约有35-38年了,这些年慢慢自然形成了我对于中国哲学如何走向心理学的路。尤其我的那本书《心与我——整体生命心理学》出版以后,我才系统地把中国哲学借心理学来发展。最近几年我参加的会都是心理学的大会,这次在第八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,我的题目是——“假如我遇见荣格”。这次会议上我们要赶快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心理学做整合,这是一条新的路子。

  第三部分:这才是使用《易经》的正确姿势!

  第四部分:初学易经,需要注意什么?

 

  吴怡

  美国加州整合学院(CIIS)教授,1939年出生,浙江青田人。毕业于中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,并在“中国文化学院”攻读硕士、博士,获国家文学博士后,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主任。授业于南怀瑾、张起钧、吴经熊教授,与星云大师、圣严大师有50余年相知相识,一生研读儒释道三家,授业无数,著作等身。